搜索'微演示',好用的pdf转网页工具
简 报
(第 2 期 2025 年 4 月 22 日)
第二次研修系列简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言一句春不晚,我便乘风向江南。2025
年 4 月 18-20 日,我们工作站成员在导师丁伟伟校长的带领下,参加了以“未来学
习: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学习多样态”为主题的上海第二届教育年会,拉开了宿迁市
名校长工作站(主持人:丁伟伟)第二次集中研修的序幕。
—
袁振国: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主任、终身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
——《教育数字化之于教育强国建设
的突破性意义》
张峥:
亚马逊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资深首席科学家,曾任上海纽约大学计
算机系终身教授
——《在人工智能时代,更要像文
艺复兴时期一样思考》
李政涛: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
长培训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
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
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未来素养对未来学习范式转型的
意义与挑战》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以“技术海啸”之力加速社会变
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全球性挑战引发“人类向何处去”之问。人类新世代
的强势崛起使得“培养爱学、善学、乐学并能适应未来发展的学习者”成为教育更
重要的命题。迈进智能时代,世界各国正在积极探索如何通过“学习”重新塑造人
类和地球的未来。
吴瑞君:
华东师范大学未来学习发展
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
长、上海高校智库人才发展战略研
究院院长
——《从赋能到“富”能:未
来学习的师大探索之道》
裴新宁: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科学教育研
究与教学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市未来
学习研究与发展中心理事会常务理
事
——《多样态学习赋能科学教育
高质量发展》
圆桌会议:《多样态学习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顶
层设计与区域行动》
主持人:
沈祖芸 新学校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新优
质学校研究所副所长、《全球教育年度报告》
主理人
嘉宾:
项春雷 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冯祖扬 浙江省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周友鸿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教育局党工委书
记、局长
唐秋明 上海宝山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
长,上海市未来学习研究与发展中心常务理事
“多样态学习”作为重构人类学与教范式的重要突破口,为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
带来新的思路与希望。学习样态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方法、学习环
境与学习主体间关系的综合体现。如何以更具多样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学习样态,
来应对科技颠覆、社会巨变、新世代崛起对未来人才培养带来的新挑战以及对基础
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我们的导
师丁伟伟校长给我们带来的讲座《指向多样态学习的课堂创新》,让我们对“多样
态学习”有了更为深入且全面的认识。
多维融合:多样态学习赋能小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图谱
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中心小学 陆伟
在数字化转型与教育变革深度交织的今天,以上海基础教育年会“未来学习·赋能高质量发展
的学习多样态”等为代表的一批指向未来教育的主题研讨活动,为教育工作者打开了一扇透视教育
未来的窗口。通过这场思想盛宴与实践展演,我们得以窥见多样态学习如何重构教育生态,为小学
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以下从三个维度展开我的学习体悟。
一、技术赋能:构建人机协同的学习新生态
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突破技术工具的表层应用,正重塑学习方式的底层逻辑。上海市《人工智能
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构建自适应学习平台与智能助教系统,探索“双
师课堂”模式。在会场展示的智慧教育场景中,人工智能不再只是单向输出的工具,而成为学习过
程的“合伙人”。例如,某校开发的“AI 作文导师”系统,不仅能实时分析学生语言特征,还能通
过语义关联推荐跨学科知识模块,将作文训练转化为跨学科思维训练。这种技术深度介入带来的不
仅是效率提升,更是学习范式的转型。
二、空间革命:打破学科壁垒的弹性学习场
宝山区小学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极具启示意义。将校园空间转化为“问题实验室”,五年
级学生围绕“校园荒地改造”项目,在数学建模、生态设计、工程实践中无缝切换。这种弹性空间
设计遵循“三阶指向”理论:物理空间平台化、学科资源生态化、学习叙事情境化。在长三角实践
联盟案例中,某校将图书馆改造成“未来学习中心”,设置可重组的模块化学习岛,支持学生根据
项目需求自由组合学习场景。空间革命的本质,是让学习回归“问题解决”的原始形态。
三、作业进化:指向核心素养的具身实践
作业创新已成为多样态学习的重要载体。苏教版数学教材中“元角分”单元的作业设计令人耳
目一新:学生需完成超市购物、角色扮演、家庭超市三种实践任务,并在不同情境中记录数学问题。
这种作业进化呈现出三大特征:从“知识复现”转向“问题解决”,从“单一学科”转向“跨学科
整合”,从“短期任务”转向“长程探究”。如“植物成长记”作业,学生通过三个月的持续观察,
不仅掌握测量技能,更形成数据思维与生活洞察力。
站在教育变革的潮头回望,多样态学习绝非技术堆砌或形式翻新,而是通过技术赋能、空间重
构、作业进化三维联动,构建起的立体化教育升级方案。当学生在“AI 作文导师”辅助下完成跨学
科小论文,当他们在弹性空间里用数学眼光审视生态问题,当长程作业转化为成长档案,教育高质
量发展的内涵已超越知识传递本身,指向思维品质、创新能力的深层培育。这种变革不仅回应了智
能时代的挑战,更在重塑教育的本质价值——让学习成为发现自我、改变世界的旅程。
智慧赋能教育 创新擘画未来
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 申辉辉
在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我有幸跟随丁伟伟校长,和工作室的同仁们共同参与主题
为“未来学习 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学习多样态”第二届上海基础教育年会,目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前沿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场景的生动实践。这场教育变革的深度观摩,不仅重塑了我对教育本质的认
知,更让我深刻体会到未来已来的教育图景正在上海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