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镇散记:东栅
1
乌镇散记: 东栅
沉寂的街
古朴、陈旧的老街渗透着乌镇
最原汁原味的气息,单一的格局如
同三白酒坊的醇香,照样让人入街
而醉。这是东栅的魅力,一条非常
简单但却耐人品味的老街。
枕水人家一片寂静,水面上倒映着老屋鳞次
栉比的影子。曾经人头济济的财神湾因为有民俗
表演而热闹万分,如今十分的清静。香山堂的曲
尺柜台、老气横秋的额匾,依然古意浓浓,让人
遐想起很远的年代。
当年到东
栅,听说街上还有三百户人家未迁
走,结果老街就开发成一条还有原
住民居住的半封闭古镇。记忆中那
条摩肩接踵的老街现在沉寂了,滞
留的原住民与景区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也缓和了不少,据说,现在允

乌镇散记:东栅
2
许居民在下午五点钟后开门做点生意了。东大
街除了几个凭票入场的展馆几乎没有商家,留
住在街上与老街共度岁月的多半是留守的老人。
趁着古镇开发的机会老人们利用自家的屋子做
点小生意,也有开民宿的,那是不挂牌,悄悄
把临水楼阁让出来,开个过路人一下看不出端
倪的小小民宿。这天还真在街上碰见两个携带
了行李的姑娘,一边查看门牌号码,一边拿着手机犹疑着讨论;很少
有在东栅投宿的游客。
宏源泰染坊的对街,从过街楼下穿过,经过两扇敞开的木门,脚
下的石板路一直伸到映在斜阳里的坊桥前。那个你来我往,轮流着在
桥上照相留影的情景不知已消失在哪个时光。
木心故居纪念馆
东栅开发时知道有个请木心还乡来看看的说法,木心也来了,这
次到乌镇,西栅的木心美术馆没进去,东栅的木心故居纪念馆定是要
进去看看的。
纪念馆的工作人员都很年轻,
对木心很尊重,不呼其名,而是
恭恭敬敬地称“先生”。
纪念馆是免费开放的,但是
工作人员会让你进入纪念馆前先看一下墙上关于木心的介绍,如果你

乌镇散记:东栅
3
看了后仍有兴趣,可再进入;言外之意,就是不感兴趣的别进去打扰
“先生”。我跟担任工作人员的姑娘说了,我不用看介绍,我知道木
心是位被边缘化的文人。姑娘听我也能把“先生”的事讲个子丑寅卯,
很是认同。
纪念馆内有陈丹青为其老师题书的一幅对联,我后来问一位工作
人员:你们老总跟陈丹青、木心是什么关系?答:我们老总是通过陈
丹青认识先生的。木心是很思恋故乡的,有一年他回来看到面目全非
的旧居时十分伤心,表达了再也不回来的痛苦决心。但是,木心还是
回来了,而且终老在故乡。我想,这应该是作为知音的东栅老总和作
为学生的陈丹青对木心这位大师级文人极其敬仰和尊敬的结果。木心
经历了坎坷的遭遇,同时又拥有非凡的才华,他是“二十世纪第一位
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画家”,“九十年代,他的部分作品经翻
译,被列入美国大学文学课课程。”
从前我们不知道木心,现在知道木心与茅盾一样,是乌镇的一张
文人名片。我喜欢茅盾的作品,更欣赏木心的精神,这是我在纪念馆
走马看花后的感触。
公生糟坊的酒酿
大热天来到东栅,有一样东西
是不能不尝的:公生糟坊的冰酒酿。
曾经在上海穿街走巷,一声“大
世界酒酿来啦!”的叫卖声,把石库

乌镇散记:东栅
4
门里的姆妈、阿姨拿着盛器引出家门的情景已一去不返。酒酿算不得
名点,但现在真做得好的还是凤毛麟角。
第一次到东栅时也是个热天,正口干舌燥之际,不觉行至公生糟
坊,见有冰酒酿卖,大喜过望。撕开封装,尝上一口,顿时甜在嘴里,
爽到喉咙,凉到心里,疲倦酷热尽消。此后,看到酒酿都会怀念起公
生糟坊的冰酒酿。
那怀念至极的酒酿居然在公生糟坊的柜台上还有卖。多年过去了,
还是五元一碗,还是那样的用塑料碗封装着,太有人情味了!不用关
照,小二已从冰柜里取出酒酿。汁还是那样的甜醇,带着一点点的酒
味,米还是那样的软糯,逸出凉凉的酒香。
公生糟坊保持着手工酿酒的传统工艺。店堂里卖酒,店堂后的作
坊里酿酒。经过店堂,后面有条带有廊檐的长长通道,一直通到堆满
了酒坛的院子,连着廊檐的就是酿酒的作坊了。里边也有一排柜台,
卖酒,也卖酒酿。又买了碗冰过的酒酿,咦,察觉到口味与前面店堂
里的酒酿略有区别,酒味有点重了,应该是后面的酒酿放置的时间可
能长了些。
作坊里有桌子和长板凳,可以坐下歇歇,尝着酒酿,四顾打量,
仿佛置身于牧童遥指的杏花村。
东波肉
景区外的观前街上酒肆茶馆麇集,人声鼎沸,酒肉飘香,石桥下
的臭豆腐干、乌镇特产卖得好不热闹,最醒目的还是随处可见的东坡

乌镇散记:东栅
5
肉的招牌。
上面的景象是从前的印象,现在的观前街一片萧条,因为游客少
了,商家不得不关门大吉。观前街头上那家老街饭店还开着。老板娘
非常热情地迎上来,看得出,已经好久没有客人光顾了。老板娘首推
东坡肉,感觉到我们对菜谱比较挑剔,立马改换口吻,随便点几只菜
吧!店里已经难得有生意了。
东坡肉在乌镇素享盛名,昨晚在“金月
亮”晚餐时没点东坡肉,今天就在老板娘这
里点个东坡肉吧。上一次来东栅时,在观前
街上的乌镇酒家点了东坡肉,那块供四人分
食的东坡肉我吃了个精光,肉卤还泡了饭,
只是餐后没来得及过观音桥,就奔 WC 去了。
今天的这家老板娘夸口自家东坡肉观前
街第一(反正人家都歇业了),吃了才知大上其当,也害了旁边跟我
们一块儿进店的另一对北方夫妻;是我说的,东坡肉在乌镇是必点之
菜。因为没有生意,东坡肉一直在锅里温着,肉皮已经风干,筷子也
插不进,肉在锅里煮了不知多少天,已经熬成了焦板。北方夫妻中那
男的喜欢吃肉,只见他吃得毫无声响,直到吃完,才与我共同感叹:
这块肉放在锅里的时间实在太长了。
人家做点生意不容易,结账时我们什么也没对老板娘说。
“我就喜欢外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