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微演示',好用的pdf转网页工具
国际新 闻界
新闻史研 穷
【文章编号 』 一 一 一
《千里澎 考略
口 王 海
广东 国际 战略研 究院 , 广 州 ,
摘要 现 当代文献关于 第一位 来华墓货教传教士 马礼逊创 办的 中文报刊 《千里镜 的论述存 在
分吱 , 其 出版信息模糊不清 , 而 《中国丛才劝 和 卫三 畏 《中国总劲 有 关 《千里镜 》的记录则相对准确和完
整 。 本文借助古典文献考证 《千里镜 》的 出版信息, 旨在厘 清 马礼逊 的报刊活动及其意义 。
【关键词 〕 马礼逊 《千里镜 》 《澳门杂文编 》 《中国丛报 》 《中国总论 》 考略
, , 郎 , 以
孙 ,
币 ,
肋 尽 初 仆 叩
币 , 仆 叩 , 乃 群 括 括 , 乃 凸 甲 呷 , 山
口〕,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第一位来 华的英 国伦敦布道 会遣使传 教士 马礼
逊 , 一 不 但是 “恒 河外 方 布
道计划 ”和近代 中文 报刊的倡导者 , 他参与 了中国近
代第一份中文报刊 嚓 世俗每月统 记传 》 巧一
的编辑工 作, 而且他 曾经创办 中文报刊 公千里镜 》
和 英 文 周 刊 《澳 门杂 文 编 》
。
现 当代关 于 中国报 刊史的 著述很少提 及马礼 逊
创办的 《千里镜 》, 而相关著述关于 《千里镜 》的论述上
存在 很大分歧 , 甚至 与马礼逊 及其 次子马翰儒
, 一 创办 的 英 文 周刊 《澳 门 杂
文 编 》混 淆起 来 。 本文 借助 《中国丛报 》
、 中国总论 等古典
文献 对 《千里 乍韵 进 行 考证 , 旨在厘 清有关马礼 逊 报 刊
活动及其 《千里镜 》的模糊认识 。
文献综述
在华 基 督 教 新 教 的报 刊活 动 始 于 年马 礼 逊
来华 传 教 。 从 年到 年 , 马礼逊在华传 教
年 一 年 回国度 假 , 他 虽 然 没 有 建 立 任何 教
堂 , 亦 没 有 独 立 而 成功 地创办过任何 报 刊 , 但 他的工
作为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和报刊活动奠定了基础 。
年 , 伦敦布 道会决定在 华 开 展 传 教事业 , 并
于 年 任命 马礼逊和 布朗 赴华 传教 。 期
间, 马礼逊就开始学 习汉语 , 收集有关中国的信息 。马
礼逊于 年 月 日达 到澳 门 , 随后转 到广 州 。
收稿 日期 一 一
作者 简介 」 王 海, 广 东外语 外贫大学广东 国际战略研 究院副教授 , 博士 , 硕士生导师 。研 究方 向 中外新 闻史 、国际传播和传媒 翻译 。
DO I :10.13495/j .cnki .cjjc.2011.10.003
新间史研穷
国际新 闻界
年 , 由于 中英政府之 间的一场争端 , 包括马礼逊
在内的所 有英国人退 回澳 门 。在澳门和广州期 间, 马
礼逊穿 当地 人的衣服 和鞋 子 , 用筷子吃饭 , 甚至模仿
当地 人的行为方式 。这样 , 他就成为 中国人 、在华欧洲
人和夭主教传教士眼中的 “另类 ”。在遭受冷眼和 中国
官方的怀疑 之后 , 马礼逊 改变思路 , 恢 复了原有的生
活方式 。近一年在华 的阅历, 增强了马礼逊在华传播
基督教教义的信心 。 '
从 年到 年 , 马礼逊将 约全书 》译成
中文 从 年到 年 , 在东印度公司的资助下 ,
他 与 年 月 抵 达 澳 门 的 助 手 米 怜
, 一 合作, 将 旧约全书 译成 中文 。马礼
逊积极参与英 国对华的政治和外交活动 , 曾多次担任
英国在华外事活动和 中英冲突调解的翻译 。 '
年 , 马礼逊向伦敦 布道会提出 “恒河外 方布
道计划 ”。作为该计划的一部 分 , 在马礼逊的倡导下 ,
伦敦会在南 洋地 区创立 了四种 中文期刊 《察世 俗每
月 统记 传 一 、 特 选 撮 要 》 一 、
天 下新 闻 一 、 《东西 洋 考 每 月统 记 传 》
一 。
马礼逊 除 了参 与 《察世 俗每 月统记 传 》的编辑 之
外 , 本 人曾经 创办过 中文报刊 《千里 镜 》和英 文周刊
《澳门杂文编》 。《千里全彭 于 年创刊于澳门, 是马
礼逊去 世前不久在华 出版 的 中文报 刊 , 只出版过一
期 。
现当代文献关于 《千里镜 》创刊情况的论述不多 ,
而仅有的著述 却存在分歧和疑点 。 宁树 藩在 《怎样评
价范约翰的 中文报刊 目录 一文 中曾经提到 千里
镜 , “ 千里镜 》 年 创刊 , 出版地
点可能为澳 门, 伦敦布道会传教士所办 , 月刊 。是鸦片
战争后 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 '”美国长老会传教士
范 约 翰 ,
于 年在上海 召开 的在华传 教士大会上提
交了报告 《论报刊 》及其 附录 《中文报刊 目录 》
,
肠 , 该 《中文报刊 目录 》收录 了 巧 年
到 年之间出版的 种 中文报刊 含 《京报 》 , 未
收录 《千里 镜 》。
白瑞 华 , 一 在
其 著 作 中 国 报 纸 一
一 中认为, 马礼逊于 年
在澳 门创办的周刊 杂文编
可能就是 《千里镜 》。 年 月 , 马礼逊在马六 甲尝
试 出版一份周 刊 , 在这份单张报 刊上印着 “中文活 字
印刷报纸 ”的字样 , 只出版 了一期 , 即告停刊 。十年后 ,
马礼逊才在澳门创办 另一份周刊 《杂文编》 。《杂文编 》
可能就是卫三畏所说的 《千里镜 》 。
方汉奇在 《中国新 闻事业通 史》中对 《千里镜 》如
此描述 , “但 年 月出版 的 《中国丛 报 》却提到一
份 叫 《千里镜 》的报刊 , 被认 为是 `在华 实用知识传播
会 '的 《东西洋 考每月统记传 》的续刊 , 但 出版地点不
详 。 ”
显然 , 现 当代学者关 于 《千 里镜 》的名称 由来 、创
办者 、出版地 、创刊时间, 尤其是 出版 背景及其意义等
相关信息的论 述存在分歧和疑 点 。
《千里镜 》考略
《中国丛手勋 和 中国总
论 有关 千 里镜 的记录印证 了
其出版情况 。
年 月 中国丛报 叮
姐 “澳门和马尼拉的报刊 ”章节对 《千里镜 》
作 了介绍 , “我 们最 近 收到 了叫做 《千里 镜 》
一 一 , 的 中文月刊的
第一期刊物 。《千里余彭 的 出版初衷是作为在华实用知
识传播会 益 智会 监管刊物 《东西洋 考每月统记传 》
年停刊 的续刊 … … 。我们面
前的第一期报刊刊登了一份 中英文年鉴 、一段地 理概
述 、一篇关于亚洲地理概况的文章 , 以及几条新闻 。引
言中讲述 了中国官僚和士 绅阶 层了解西 方国家更 多
精确信息的渴望及其带来 的益 处 。 在第二 页的前言
中 , 《千里镜 》的题名得以解释 , 同时其特征 和设计得
以描述 。 ”
卫三畏 , 一 在 中
国总论 》 扣 中简 明扼 要地论 述 了
《千里镜 》的出版情况 , “实际上 , 马礼逊在去世前不久
试办过一份 叫 《千里镜 》的报刊 , 但只出版一期 。 ”'
一 《澳门杂文编》并非 《千里宝靓
白瑞 华 将 《澳 门杂文编 》和 《千里 镜 》两 种报刊混
淆起来 。白瑞华 猜测 , 马礼逊于 年在澳门创办的
周刊 《杂 文 编》 即 《澳门 杂 文 编 》 就是 《千里 镜 》 。他的
猜测是错误的 。至于他 所讲的 年 月马礼逊在
马六 甲出版的印着 “中文 活字印刷报纸 ”字样的单张
周刊 , 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另一种报刊而已 。 `
澳 门 杂 文 编
又译 为 杂 文 编 》 、 《中华 什棉 是马 礼 逊 创办
国际新闻界 新闻央研穷
的马家英式 印刷所 。币 ' 印刷 阿尔比恩 印刷所是 一家充满热情的印刷所 , 我们上期
和发行的英文报刊 , 以在华外籍传教士为 目标读者 , 刊物提到过 , 可能为马儒翰所有 。我们听说 , 阿尔比恩
由于刊登 天主教所禁止 的内容和违 反澳门葡萄 牙当 印刷所被指控 两种罪名 首先 , 《澳 门杂文编 》刊 载了
局的印刷特许制度 , 仅 出版 期就遭查封 。 ” 有关抵触 罗马天主教教 义的内容 第二 , 在所有 葡萄
近现代新 闻学著述 关于 《澳 门杂文编 》的记 录尽 牙领地 内 , 禁止设立 任何印刷厂 , 除非 印刷 商获 得葡
管存在差异和模糊 的地方 , 但基本反映 了这份报刊的 萄牙国王的批准 。这些指控案 由的有效性和公正性还
办刊情况 。方汉奇认为 , “ 年 , 澳 门的第一份英文 有待欧洲 、印度和东 方国家和地区的社区进 行仔 细讨
报 刊 澳 门 杂文 编 。 。 论 ··一 ,,
创刊 , 由亚本 印刷厂用刚从英 国运 来的平 版印 卫三畏 《中国总论 》 沮 刘 对 门
刷机承印 , 是我 国继 州纪录报 》 杂文编》做 了精准的叙述 , “葡萄牙牧师和澳门当局不
后的第二份英文报刊 。该 刊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 会妨碍新教教会的工作 , 年 , 马礼逊的儿子马儒
的宗教性英 文周刊 , 每期还刊有一 篇中英文对照的短 翰在澳门创办 阿尔比恩 印刷所 , 由于 出版宗教性质的
稿 , 以外籍基督教新教传教士 为读者对象 。该刊仅出 报纸 《中华 什棉 》, 东印度公 司反 对他办下去 , 于是 葡
期即 因含有反对 天主教 葡萄牙 国教 的成分而 被 萄牙总督下令停办 。”' 此处的 《中华什棉 》即 《澳门杂
葡萄牙 当局 查封 。 ”'”《澳门杂文编 》的创刊时 间应 为 文编》 。
年 , 亚 本 印 刷 厂 就 是 马 家 英 式 印 刷 所 综上 所述 , 《澳门杂文编 》是马礼逊及其次子 马濡
' , 即下文所说的阿尔比恩印刷 翰于 年在澳门创办的宗教类英文周刊 , 共 出版
所 。 期 , 后被葡萄 牙总督下令查封 。而 《澳门杂文编 》并非
史和 、姚 福 申 、叶 翠娣 编著 的 《中 国近代 报刊 名 《千里镜 》, 里镜 》是马礼逊在澳门创办的 另外一种
录 收 录 了 《澳 门 杂 文编 》, “ 《澳 门 杂 文 编 》 报刊 。
于 年 道光十三 二 里澎 创办者
年 创刊 , 在澳门出版 。周刊 。由约翰 、马礼逊主办 , 澳 文献综述 中 , 除 了白瑞 华 , 其他作者都 没有肯定
门亚本印刷厂承印 。有中英文对照栏 目 。该刊发行对 《千里集靓 的创办者 是谁 , 但根据其叙述 和其他文献记
象为外籍基督教教 士 。天主教澳门总主教对 马礼逊办 录可以断定 《千里镜 》的 创办者就是马礼逊 。
的这个刊物表示不满 。澳门的葡萄牙总督取得东 印度 《千里镜 》为 “伦敦布道会传 教士所办 ”的说法 ,
公司的同意 , 派 员查封了亚本印刷厂 , 因此仅 出四期 , 自然是作者无法肯定创办者为马礼逊所致 。由于作者
即被迫停 刊 。 ”” 作者所言 《澳门杂 文编 》主办人 “约 断定 《千里镜 》的创刊 时 间为 年 , 而马 礼逊作 为
翰 ”, 是作者在参考和翻译英文资料时 的误 写, 这里应 第一位来华的伦敦布道会传教士 , 在 年就 已经
该指马礼逊的次子马儒翰 。 去世 了 。所 以, 作者只能说 《千里镜 》为 “伦敦布道会传
白瑞华 虽然把 里镜 》与 《杂文编 》混 同起来 , 但 教士所办 ”, 没有明确说 明创办者为马礼逊 。
他完整地叙述 了 《杂文编》的办刊情况 , “《杂文编 》, 共 正如 《中 国丛 报 》所言 , 在 华 实 用知 识 传播 会
出版三期 , 每期 页 , 总计发行 《 洲〕份 。当澳门的葡 益智会 出版 《千里镜 》的初衷是 , 将 其作为 《东 西洋
萄牙总督 按照天主教 代理 主教 的意愿并 征求东 印度 考每 月统记 传 》的续刊 , `, 而 《千里镜 》出版 期 即告
公司同意 ,禁止 马礼逊的马家英式印刷所印刷和发行 停刊 ,后者到 年 月才转交益智会出版 。
报刊的时候 , 《杂文编 》突然停刊 。马礼逊印刷所有从 年 月 《中国丛报 》在关于益 智会活动 的第
英 国购买 的 石 平 版 印刷 设 备 。 ”`从 关 于 《澳 门 杂文 二 份 报 告 中 , 介绍 了该 委 员会 的近 期 日程 安排 , 其 中
编 》的 多数文 献 来 看 , 其 出版 期刊 总 计 四 期 , 而非 白瑞 第 条 内容 为 “期刊 包括 关 于 上 述 主题 的 综 述 性 文
华所说三期 。 章 、道义类论文 、各类文学 作品等 ”。接 下来关于益智
《中国丛报 》 动 和卫三畏关 会的记录为 , “郭士立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第 期
于 门杂文 编 》的记 录佐证 了 《澳门杂文编 》的办刊 的近 千份复制报刊 已经送达新加坡 的益智 会代理手
情况 。 年 月 《中国丛报 》“印刷出版 ”栏 目报道 , 中, 在新加坡及其周边地 区发行 。这家 出版物 已经 由
“听到澳门阿 尔 比 恩 印 刷所被 当局 禁 止 再 出版 任 何刊 益智 会 接 办 。益智 会 的 汉 语 和 英语 秘 书 、通 讯 员将为
物的消息时 , 我们感到震惊和遗憾 。 阿尔比恩 印刷所 出版物撰稿 。 在新加坡 , 这份报刊将随益 智会的其他
曾经 出版 中 英 历 法 、布 道书刊 和 期 《澳 门杂文 编 》 。 著作一起 出版 , 并 希 望在当 地 为期 刊 寻觅一 位 编 辑 。
新闻史研穷
同时 , 期刊将 由郭士 立和益智会的英文 秘书联袂编
辑 ”。 `
伦敦 布道 会 传教士 伟 烈亚力 ,
巧一 编 著 的 《基 督 教在 华 传 教 士 纪念 录 》
对
此早有记录 , “后来 , 《东西洋考每 月统记传 》在新加坡
出版 , 由郭士立编辑到 年 , 郭士立将报刊交付给
益智会 。”” 年 月 日 道光十三年六 月九 日 ,
《东西洋考每 月统记传 在广州创刊 。 年 月出版
至第 期后 暂时休 刊 。 年 月, 《东西洋考每月
统记传 》在广州复刊 , 但出版 期后再度停刊 , 年
月后改 由 “益智会 ”接 办, 由郭士立 、马儒翰等 主编 ,
在广州编辑 后寄至新加坡 , 由在新加坡的麦都思交付
印刷 发 行 。 '`
`三 《千里宝斡 出版地
关于 《千 里镜 》出版地 , 文 献作者 基 本认定是 澳
门 。宁树藩在论述范约翰 《中文报刊 目录 》过程中提及
《千里镜 》的出版情况 , 他 猜测 《千里镜 》的出版 地 “可
能 ”在澳 门 。 中国丛报 叮
珊 报道 《千里镜 》的栏 目为 “澳门和 马尼拉的报
刊 ”, 作者据此判断 , 《千里镜 》的出版地在澳门 。显然 ,
这样的判断符合史实 。
由于马礼逊 在 年 月 日去世前一 段 日子
居 住在澳门 , 所 以卫三畏 的论述 实际上 确定了 《千里
镜 》的出版地在 澳门 。据此 , 其 出版 时间在 年 、
“只出版一期 ”等信息也是符合逻辑的 。
四 里澎 创刊时 间
《中 国 丛 报 叮
“澳门和马尼拉的报刊 ”关于 里澎 论述的当期
报刊的出版 日期为 年 , 文献作者据此判断 , 《千
里镜 》的出版时 间为 年 。显然 ,这样 的猜测缺 乏
史实根据 。
尽管 中国丛 报 》 叮
“澳 门和马尼拉的报 刊 ”章节关于 《千里镜 》的
报道是在 年 月, 但根据报道所言 “我们最近 收
到 了叫做 千里镜 一而 一 , 仆
叩 的 中文月 刊 的 第 一 期刊物 ”, 以及 当时的 信
息传 播 条 件 来判断 , 《千里镜 》的 出版 时 间应 该在 临 近
年之前的某一年 报道称之 为 “ 《千里镜 》中文 月
刊的第一期 刊物 ”, 只能判断为 《中国丛 报》是按照拿
到的 里镜 》期刊报头来报道的 。
作为 “鸦片战争后 出版的第一份 中文报刊 ”, 其
创刊时 间在 年 , 这与一些史实相矛盾 , “ 年
之后 的 巧 年 内 , 外 国 传 教士 再没 有 出版过 中文报
国际新闻界
刊 。 ”'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所 签订的条约为外国人打
开 了 个通 商 口岸 , 而 年 月清 廷再 次颁 布
《宽容救令 》, 结束 了外国传 教士禁止在 中国传教的规
定 。传教士可以在中国各地布道 , 而且可以建立礼拜
堂 、学校和医院 。传教士报刊仍然很活跃 , 但主要是 复
制本和修订本 ,不再是原版报刊 。”为如果 《千里澎 是
作为伦敦布道会传教士于鸦 片战争后 出版的第一份
中文月刊 出版的话 , 它自然会被后来的相关文献清晰
记录下来 , 不至 于产生如此的 历时 变化 , 致使人们 产
生分歧 和 怀疑 。
《千里镜 》在 中国报刊史上的意义
鸦片战 争之前 , 清廷反对外国传教士及其报刊活
动的立场没有改变 , 而信仰儒家 实用主义哲学的中国
人感兴趣的只是用于西方武装 力量的 自然科学 , 同时
他们惯于邸报和京报 的传播模式 , 对于在华基督教报
刊 自然是抵触的 。 整体而言 , 起步期 的在华基督教报
刊是 “失利的 ”, 基督教 传教士也 无力创办新报刊 。正
如郭士 立在 《东西洋考每 月统记 传 》创刊 词中说 “文
明在全球 几乎所有地区消除愚昧和偏见并迅速发展 ,
甚至固执 的印度人也创办 了几种 自己语 言的刊物时 ,
惟有中国人无动于衷 , 就像过去一样闭关 自守 。 ” ,
《千里镜 》作为 中国益智会监管下刊物 《东西洋考
每月统记传 》的 `姊妹 '出版物 , 旨在启迪 国人 “睁眼看
世界 ”。然而 ,随 着时代进步 , 中国人更 多地对传教士
创办的 中文报刊感兴趣 , 尤其是本土和北方城镇的学
士们 。无论是北方省府的朝廷官 员, 还是 士绅阶层, 在
获悉西 方国家的信息之后 , 都 渴望阅读此 类中文报
刊 他们阅读报刊的 目的并非一味崇洋媚外 。 同时 ,
《千里镜 》 作为第一位来华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所创
办的中文报刊 ,具有可观的史料价值 。
马礼逊 “恒河外方布道计 划 ”倡导下创办 的报 刊,
及其独立 创办的 《千里镜 》和 《澳 门杂 文编 》基本是免
费派送 , 发行量不大 , 创办时间不长 。但是 , 马礼逊的
“恒河 外 方 布道 计划 ” 及其报 刊活动奠定 了早 期 在 华
基督教报刊活动的基础, 并进 而对 催生 中国本土新兴
报刊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
注释
, 。印
祀
心 记〕 五
叮 山 日
丽 叻
白 ,
夕叩 抽之 , ,
日 ,
国际新闻界
二 叮 访。 助 ,
, ,
顾 卫 民 《塞督 教 与近 代 中 国社会 》, 上 海 , 上 海人 民出版
社 , 年 , 第 页 。 , , 行
, , ' ,
,
宁树 藩 怎样评 价 范 约翰 的 《中文报 刊 目录》, 《复旦 学
报 》 , 年 , 第 期 。 , , “
目 刀 , 石 心 初 功
曲 刁 剖 毋 , 了 `
亡朋 , , 」
, , 乃 初郡 , 旧 乃 郡 即 一 ,
, 一 , ,
方汉 奇 主编 《中 国新 闻 事业通 史》 第 卷 , 北京 , 中 国
人 民大 学 出版社 , 年 , 第 页 。 ,
, 晓 任 衅 可 以 毗 。 , ,
, , 」
仆 曲 印 人〕 珊 一
介 卫叼 〕 味
州 七 巧 叮 功 肠 〕仍 站
币 朋 , 刃 肠 , , , ,
乃 万以石目 乃 一
一 飞 , ,
·丹 以 印 理 姐 ,
方 汉奇 主 编 《中国新 闻传播 史》 , 北京 , 中国人 民大 学
出版 社 , 年 , 第 页 。 , , 月括 甲
凸 万 儿。, , ,
, 」
新闻史研穷
史和 、姚福 申 、叶 翠娣 《中国近代 报刊名 录》, 福 州 , 福 建
人 民 出版社 , 年 , 第 页 。 , , ,
, , 司 虎 。 阳 , ,
' , , , 】
, , 几 初 只 少 目 资 卯 一 ,
伴 , 一 , ,
服 。 以 。 丑 ` 珊 ,
孙 邵 」
,
仆 助 尺叩 。〕
,
乃 以
印 之勺尸 珊 , 一
, 七 石日 叮 尸 万 万
凸 , ,
,
方 汉奇 主 编 《中国新 闻传播 史》 , 北京 , 中 国人 民 大学
出版 社 , 年 , 第 页 。 【 , , 球 呷
用月 朔, , 而 拐 ,
, 冲
, , 乃 以 目 尸祀 即 一 ,
, 一 , ,
, , 仆 。 几万。成 目 吮 一 ,
, 一 , ,
《中 国丛报》 , 年 第 卷 。 方汉奇 《中国新 闻 事业通
史》第 卷 , 北 京 , 中国人 民大学 出版 社 , 年 , 第
页 。【仆 。以 呷 , ,
, 刀 户 尽 汀 凸 心 , ,
, ,
。 仆 叩 衅 珊
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新闻营师生访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月 日上 午 , 来 自海 峡两 岸 所 高 校的第 十
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新 闻营 名 师生访 问 了中国人
民大 学 新 闻学 院 。常 务副 院 长 倪 宁 教授亲 切 会 见 了全
体成员 , 对新闻营 师生来访表示热 烈欢迎 , 并对海峡
两岸新 闻院 系的大学生 们共 同促进两 岸新 闻事业 的
蓬 勃发展 表 达 了美好 的愿 景 和 殷 切的期 望 。
按照新 闻营规划议程 , 两 岸师生 还共 同聆听 了中
国人 民大 学 历史学 院 教授 、 博士生 导 师 郭 双 林所 作 的
主题 为 “辛亥革 命 与平 民意 识 ”的 讲 座 , 并在 新 闻学院
新 闻传播 实 验 中心编辑 制 作 了本届 新 闻营 特 刊 。
学 院 党委 副 书 记 罗建 晖 以及阎芳 、刘佳 、张 怡 、罗
雪蕾 等学 院 教 师一同 参 加 了 有关 活动 。
海峡两岸大学生新 闻营 由中共 中央台办 、 中国记
协与 “中国新闻学会 ”共同主办, 从 只年起每年 的两
次活动 分 别 在 大陆和 台 湾举 行 , 旨在 促 进 两岸新 闻传
播 院 系学 生 的 交 流 互动 。
本届新闻营的台湾学生 来 自台湾世新 大学 、 政治
大学 、辅仁大学等 所高校 , 大陆学生来 自中国人 民
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等 所大学 。 自 月 日在
青岛开 营 以 来 , 围绕 本 届新 闻营 活动 主题 “儒 家 文化
与辛亥革 命 ”, 同学们先 后在青 岛 、济 南 、北 京等地 参
观访 问 。 文 李行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