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4 年 7 月 1 日-2024 年 7 月 31 日
宏观经济
2024 年上半年成都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1,152.1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
增长 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206.5 亿元,增长 2.0%;第二产业增加值 3,276.7 亿元,增长 4.1%;第
三产业增加值 7,668.9 亿元,增长 5.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
长 1.8%;重工业增长 3.0%。分行业看,五大先进制造业增长 0.8%,其中,新型材料产业增长 6.6%,医药健
康产业增长 4.4%,绿色食品产业增长 0.4%,装备制造产业下降 1.6%,电子信息产业下降 2.3%。固定资产投
资同比增长 6.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 43.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6.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 5.9%。商品房
新开工面积增长 4.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 27.6%。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068.3 亿元,同比增长
2.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4,871.6 亿元,增长 2.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196.7 亿元,增
长 4.1%。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 1014.1 亿元,增长 6.6%;商品零售 4,054.2 亿元,增长 1.1%。居民消费价
格指数为 99.8。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 3,925.6 亿元,同比增长 9.2%。其中,出口总额 2,193.8 亿元,下降
2.9%;进口总额 1,731.8 亿元,增长 29.8%。6 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 61,053 亿元,同比增长
5.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 28,053 亿元,增长 11.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 64,661 亿元,增长 10.7%。
(成都市统计局,7 月 23 日)
城市发展
成都今年首批 7 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面开建:继四川天府新区、成华区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工建设后,日前,
从市住建局获悉,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保障性住房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
成都市 2024 年首批 7 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面开建。(成都日报,7 月 1 日)
2024 成都·迪拜投资合作推介会举行低空经济示范等 6 个项目集中签约:当地时间 7 月 1 日,2024 成都·迪拜
投资合作推介会在“海湾明珠”迪拜举行。成都市组织沃飞长空、鼎桥通信、AG 电竞集团等企业组团“出海”、
商洽合作,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争取更多国际合作。活动现场,沃飞长空海湾地区市场拓展与应用示
范项目等 6 个项目现场签约。(成都日报,7 月 2 日)

2
“蓉易贷”小程序上线 企业可“一键融资”:7 月 3 日,从交子金控集团了解到,作为成都一站式普惠金融服务
总门户,“蓉易贷”平台小程序已上线试运行。通过该平台,可随时随地登录查政策、挑产品、找贷款,为企
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让企业融资变得更加容易。(成都日报,7 月 4 日)
成都发布百余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转化成果清单:7 月 4 日,2024 年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升规提质系列活
动启动仪式暨工业设计专场在成都召开。大会发布了 100 个高新技术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重要产
品)项目及工业设计需求清单,65 个天府实验室可转化成果清单。100 个高新技术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
目分为产业链与工业设计需求两大类,产业链涉及集成电路、创新药、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智能终端、
汽车、大飞机制造与服务、轨道交通、新材料、工业无人机等。(成都日报,7 月 5 日)
力争到 2027 年 锦江软件园总产值超 2,000 亿元:7 月 5 日,在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八届七次全体会议上,锦
江区锚定“四个国际一流”新目标,绘就了“新蓝图”和“施工图”。其中,锦江区围绕“国际一流软件园”提出“持
续提升锦江软件园产业规模能级,加快培育具有锦江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力争到 2027 年,锦江软件园产业
生态更加完善,总产值超过 2,000 亿元。此次全会上,锦江区明确锦江软件园将重点发力人工智能产业,聚
焦智能网联、开源鸿蒙、大模型应用多点攻坚,加速产业导入,而鸿蒙生态是人工智能方向招引的重点对
象。在开源鸿蒙赛道,鼓励开源生态载体建设、开源企业引育和商业化产品孵化,为此,锦江区发布了首
个垂直领域产业政策——《关于支持开源鸿蒙产业生态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成都日报,7 月 6 日)
美食搭上无人机 成都低空配送场景上新:刚刚过去的周末,成都又一贴近日常生活的低空云端配送体验上
新——麓湖公园社区的上空,无人机穿梭于湖面之上,精准地将咖啡、烧烤与汉堡送到市民游客手中。在
全国各地纷纷布局低空经济之际,成都力争打造西部低空中心,跨省低空物流、市区“打飞的”等“飞起来”的
应用场景接连登场亮相,成都本土企业也正积极开拓越来越贴近日常生活的低空配送场景。(成都日报,7
月 8 日)
发挥“双枢纽双门户”区位优势 加快启动成都东站 TOD 建设:中国共产党成都市成华区第八届委员会第八次
全体会议于 7 月 5 日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关于充分发挥“双枢纽双门户”区位优势以
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加快建设门户枢纽城区,成华区正在推动门户枢纽高速铁路、
普速铁路、地铁“三铁”融合发展,增强内畅外联的枢纽通达能力;积极争取市级部门支持,加快开工成都站
站城一体(客运+双塔)项目、加速成都站扩能改造,早日启动天府大道北延线;协调市交投加快启动成都

3
东站 TOD 建设,做好成渝中线建设要素保障,年内开工市域铁路公交化改造,积极跟进轨道五期涉成华 9
号、10 号、23 号线纳入建设。(成都日报,7 月 8 日)
成都城市轨道交通“数智化”转型有了新进展:成都轨道集团下属成都轨道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浙江
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郫都区西盛集团设立的成都众合数智轨道科技有限公司在蓉注册成立,促进机电
系统不同专业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推动地铁运营生产业务数字化协同管理和全景智慧化呈现,打造城市轨
道交通数字化“智慧大脑”,实现轨道交通从业务数据化、场景智能化到全面智慧化的跨越。(成都日报,7
月 8 日)
成都区域集中供能保障建筑面积达到 300 万平方米:7 月 8 日,从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获悉,为推动区
域集中供能试点建设、助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成都市区域集中供能试点建设工作方案(2024—2026 年)》
于近日印发。《方案》提出,2024 年,以开发片区、未来公园社区为重点,推荐布局 10 个区域集中供能点
位,推动建设集中供能试点项目,建成项目保障建筑面积达到 100 万平方米。2025 年,以园区型、楼宇型集
中供能为重点场景,保障建筑面积达到 200 万平方米。2026 年,积极推广区域集中供能模式,保障建筑面积
达到 300 万平方米。(成都日报,7 月 8 日)
成都今年建设 38 个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 满足全龄居民需求:今年全市将建设实施 38 个城市社区嵌入
式服务综合体,其中已建成 14 处。下半年,我市将继续加快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推动构建完善
“1+N”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体系(即一个“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多个“一步式”特色服务点)。城市
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是集社区管理、便民服务、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多种公共服务与生活服务于一
体的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设施,是提升社区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载体。(成都
日报,7 月 10 日)
以新赋兴 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示范影响力的“人文青羊·航空新城”:今年,青羊区继续深入实施幸福
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策划实施重点民生项目 104个,28 个项目纳入市级关键项目,1—6 月完成投资 32 亿元。
7 月 4 日,《青羊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2024 年首批民生项目清单》发布。清单中的项目涵盖教育、医疗
卫生、城市更新、生态惠民、文化旅游等领域。其中的 5 项供给清单中,教育领域 4 项,涉及助学金、“中
职免住宿费”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等;舒心安居领域 1 项,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可获得一次
性租房补贴。(成都日报,7 月 10 日)

4
推动“电子科大科创谷”成型起势 强化科技赋能加速产业升级:温江区与电子科大合作的重大平台项目——
通信抗干扰国家重点实验室于日前正式签约落地,这是电子科技大学通信领域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将
助力通信领域科技成果在温江转化,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温江将精准发力银发经济新赛道,力争
建成全市集高精尖银发产品供给、高品质银发健康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银发经济核心区。据了解,温江在
医药健康、绿色食品、现代都市农业等方面,有着发展银发经济的良好产业基础,接下来将瞄准康复辅具、
银发食品、细胞治疗、抗衰医美等细分赛道,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成都日报,7 月 11 日)
事关成都等 6 城市 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同意在沈阳等 6 个城市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
规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规定的批复》。其中提到,允许成都以中外共同捐资方式,按相关规定举办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允许外商在成都市捐资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可
依法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在成都市向外资开放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外资股比不超过 50%),
吸引海外电信运营商通过设立合资公司,为成都市内的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 。
(成都日报,7 月 12 日)
上半年都市圈产业推进完成“双过半”:今年上半年,锚定新质生产力,围绕 9 条产业链全景图,成都都市圈
不断深化跨区域产业建圈强链,以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年度计划产业体系项目开工 15 个,
涉及制造业、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目前已开工项目 13 个(开工率 86.7%),年度已完成投资
265 亿元(完成投资率 66.8%),均达到半年目标任务进度,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前,成都都市圈
正在绘制 9 条产业链,并赋予成德眉资四市各自使命,通过实施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
力争 2024 年聚集规上企业突破 800 家、产值突破 3,500 亿元。联合申报国家高端航空装备集群。(成都日报,
7 月 12 日)
交通运输领域设备更新:7月 16 日,成都市发布了《成都市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行动方案》。
计划到 2027 年,全市交通运输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 2023 年增长 25%以上,形成绿色低碳、技术先进、智能
高效、安全可靠的交通设施设备体系。(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7 月 16 日)
第十二届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7 月 17 日至 19 日,第十二届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在成都
举行,以"创新协同,融聚极核"为主题。展会内容涵盖基础电子元器件、半导体 IC、特种电子、智能终端、
AI 大数据、智能制造等六大领域,展示面积超过 2.5 万平方米。(四川新闻网,7 月 12 日)

5
轨道交通资阳线进展:7 月 18 日,轨道交通资阳线正在进行空载试运行,预计将于 9 月底开通初期运营。这
条线路全长 38.7 公里,设有 7 座车站,将连接成都地铁 18 号线和 19 号线,实现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
府国际机场和资阳北站火车站之间的快速通达。(四川在线,7 月 23 日)
2024 年第三季度"三个做优做强"重大项目:7 月 19 日,成都市举行了 2024 年第三季度"三个做优做强"重大项
目现场推进活动。此次活动纳入了 208 个项目,总投资达 1,227 亿元,包括如下项目:1 个 100 亿元以上项目:
成都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改造二期工程,投资 103.4 亿元。7 个 30 亿-100 亿元项目,总投资 258.3 亿元。18 个
10 亿-30 亿元项目,总投资 296.9 亿元。这些项目涵盖了基础设施、工业等多个领域,将对城市发展产生重大
影响。(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7 月 19 日)
上半年成都国际铁路港整车进出口增长 66.5%:7 月 19 日,成都国际铁路港,一列满载 165 台“中国造”汽车
整车的国际班列正在装车,即将驶向欧洲。这是今年成都国际铁路港发出的第 151 列整车出口专列,基本上
每个月都要出口 8 列。今年 1-6 月,该公司整车出口量较大,同比增长约 20%。据成都海关统计,去年,成
都国际铁路港实现整车进出口近 3.9 万辆。今年上半年,实现进出口整车 3 万辆,同比增长 66.5%。其中,进
口整车 3,059 辆,增长 2.7 倍;出口整车 2.7 万辆,增长 56.7%。(成都日报,7 月 21 日)
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今年已突破 300 万人次:据成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统计,受多重利好政策叠加影响,今
年以来,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员流量持续大幅攀升。截至 7 月 20 日 11 时,口岸出入境人员流量已突破 300
万人次“大关”,口岸出入境人员流量已超过 2023 年全年,位居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航空口岸第一。(成都日
报,7 月 20 日)
天府国际机场新开、加密 7 条国际客运航线:7 月 21 日,截至目前,天府国际机场已累计开通国际及港澳台
地区航线 60 条,航线通达全球五大洲。近期,天府国际机场将相继新开通至米兰、新山、槟城 3 条国际客
运航线,加密至亚的斯亚贝巴、首尔、科伦坡、新加坡 4 条国际客运航线频次。进入暑期旅游旺季,成都市
民的出游热情持续走高。据飞猪平台的数据显示,自 7 月 1 日进入暑期旺季以来,截至目前,从成都始发飞
往热门旅游城市的机票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呈现双位数增长。据成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统计,截至 7 月 20 日
11 时,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员流量已突破 300 万人次,超过去年全年的人员流量,位居中西部地区对外开
放航空口岸第一。(成都日报,7 月 22 日)